05

2022

-

08

1.4万家猪场已退场,广西猪业迎来四大变局

作者:

网络


近期,广西地区环保整治动作引人关注,玉林市博白县成为环保清拆的风暴眼。

近期,广西地区环保整治动作引人关注,玉林市博白县成为环保清拆的风暴眼。3月,该县组织水环境治理攻坚,排查各镇畜禽养殖污染情况,其中博白镇排查超1000家养殖场,清拆43家偷排直排养殖场。两个月后,博白县养殖污染防治攻坚动员会召开,进一步明确禁养、限养及养殖场改造政策。博白的动向让行业再次聚焦猪场环保,这是否标志新一轮环保风暴来临?

10年经历3轮环保整治

广西对养殖业的环保清拆由来已久,玉林市尤其是博白县一向是整治的重点地区。
 
广西玉林一位动保经销商林军(化名)告诉记者,玉林是广西养猪大市,过去小散户养殖量占比超70%,高峰时期全市存栏母猪近60万头。
 

然而经过非瘟及环保整治,如今该市母猪存栏明显减少,中小散户占比减少20%左右,但仍有较大存量。据悉,2021年玉林市出栏554.71万头,占广西总出栏量的18%。

粗放的养殖条件、聚集的养殖污染使玉林成为众矢之的,一直为人诟病。“本轮环保整治其实在去年下半年就有苗头。当时玉林抓猪场环保又变得严格,新一轮整治主要是拆一些离村庄比较近的违规猪场,大约10%的中小猪场被拆除。”
 
在玉林地区,散户因养殖污染遭清拆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。
 
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理事长许典新向记者介绍,近10年玉林市养殖业至少经历2轮较大规模的环保整治,最早一轮是在2013年开始,彼时两广地区跨界河流污染问题引起官方重视。其中,九洲江的养殖污染问题倍受关注。
 
记者获悉,九洲江属于南海北部湾水系,发源于广西玉林市陆川县,经博白县流入广东廉江市(湛江市县级市)。在两广边界地区,九洲江流入鹤地水库,灌溉大半个雷州半岛,是廉江人民的“母亲河”。
 
过去猪场依江而建,经年累月的生产生活,使九洲江水质长期恶化。2013年,广东、广西两省区政府终于达成共识,决定联合治理九洲江污染问题,隔年签署《粤桂九洲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协议》。
 
养殖污染是九洲江污染的重要来源。治理伊始,九洲江流域沿岸200米范围内被官方设为禁养区,200米-2公里范围内设置为限养区。博白县一位养殖业人士回忆道,“环保拆迁最开始是拆除距离水库、河流200米内的猪场,后来范围扩大,拆除范围增加到500米内。”
 
第二轮大规模整治始于中央环保督察。2015年,新《环保法》施行,国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。2016年,中央环保督查组入驻广西开展环保督察工作,广西党委、政府明确了37个整改任务与方案,其中就提到开展养殖污染治理。
 
然而,隔年12月,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《关于请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相关工作的函》指出,广西玉林市南流江水质与上年同期相比,横塘断面水质下降两个类别。
 
资料显示,南流江位于广西东南部,是广西独流入海的第一大河,发源于玉林市,流经钦州、北海,于合浦县注入北部湾。南流江流域内地势平坦,有玉林盆地、博白盆地和南流江三角洲。
 

2018年,广西对玉林市政府发出预警通报,生态环境部对玉林市政府进行约谈,指出玉林市在南流江污染治理项目中未完成工作,措施不力,态度消极。随后玉林再次成为广西养殖业环保清拆的风暴中心,该地对养殖业的环保整治犹如星火燎原。

超1.4万家猪场遭清拆

环保整治深刻改变广西养猪业,大量中小散户因此退出。
 

记者了解到,治理两年,九洲江流域累计清拆猪场1400家。2015年仅陆川县清拆的养殖场便达到893家,清拆猪场面积为26万平方米,拨付猪场拆除补偿款达9540万元。同时,陆川对流域内200家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。

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讲述,在2008年左右,博白存栏母猪数量曾高达35万头,现如今只剩下约4万头母猪。与此同时,博白县的散养户比过去减少了60%以上。
 
第二轮环保风暴的产能清退力度更大,主要清拆南流江流域的散养户。截至2018年12月,玉林共清拆猪场1.3万家,清拆或去功能化面积达215万平方米,清理生猪约58万头;流域内完成截污养殖场约2.2万家,建设截污池1.3万个。
 
据悉,未治理前,玉林市境内的南流江流域有超3.7万家生猪养殖场(户),生猪存栏量约246万头。其中,小散养殖户存栏量约192万头,占比达78%。
 
与此相比,近期兴起的第三轮环保整治则范围较小。由于去年全国猪价一落千丈,行业开始反思非瘟后产能的无序扩张,环保的大旗也再次被扛起。博白县一位养殖老板告诉记者,此次环保清拆规模不比前两轮,主要是排查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,对没有安装排污设施、偷排直排的养殖场进行清拆。
 
据不完全统计,此次排查区域至少涉及博白县4个乡镇,排查养殖场(户)数量超1500家。其中博白镇排查超1000家养殖场,清拆43家偷排直排养殖场。
 

6月底,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办公厅、生态环境部组成检查组,实地走访广西博白县、武鸣区等地核查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落实情况,表示没有发现大范围、一刀切随意关停养殖场的情况。

规模化、标准化及生态化养殖成趋势

“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环保。以前广西养猪业比较落后,缺乏标准,养猪业未来还是要走标准化的路子,政府、企业、行业都有标准,那就好办了。”许典新说。自新《环保法》施行以后,环保整治的浪潮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。对养殖业而言,环保这条红线进一步明确,而广西养猪业也在环保的推动下发生四大变局:
 
其一,落后产能退出,中小养殖户转型。
 
多轮环保清拆使大量的中小养殖场退出市场,部分中小养殖户成为集团公司的合作伙伴。林军介绍,玉林市的养殖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,如兴业县从过去的小散养殖逐步向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转型。
 
其二,在环保和非瘟的双重压力下,广西的养殖分布改变,柳州市、防城港市崛起。
 
数据显示,2021年柳州市生猪出栏量达166.15万头,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53.33%。许典新认为,未来柳州可能成为广西14个地级市里的养猪龙头。记者了解到,2019年,广西农垦集团与柳州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,确定广西农垦牧业生猪养殖300万头全产业链项目落户柳州,预计到2025年实现年出栏300万头。
 
防城港位于北部湾地区,2021年生猪出栏量与2017年比增长了14.26%。据介绍,未来广西园丰集团将深耕北部湾区域,打造“生猪繁育-养殖-屠宰冷链加工”全产业链发展模式,建设完善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2400头原种猪核心育种场扶贫项目,打造北部湾示范性生猪核心育种场。
 
其三,集团猪企、规模化猪场在广西扩张产能,养猪业规模化、标准化程度提升,疫病防控能力增强。
 
广西海和种猪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昭友认为,小型养殖场被清拆固然有治理河流污染的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疫病的侵袭使他们难以维继。
 
在中小散户被清退的同时,顺应养殖业规模化、标准化的趋势,广西官方也鼓励集团猪企的壮大,新希望、正邦、天邦、牧原、大北农等巨头猪企纷纷在广西布局。广西南宁一位动保经销商估测,目前广西地区集团猪企所属产能累计近100万头母猪。另有猪企高管分析,目前广西地区集团与规模场的产能占比超80%。
 
其四,生态养殖理念扎根,环保猪舍、种养结合为行业推崇。
 
广西在探索生态养殖的道路上涌现一批优秀的企业。广西容县奇昌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开创的“微生物+高架网床+零冲水+防漏水全封闭”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由广西推广至重庆、吉林、江西等全国多省应用。
 
此外,许多企业在种养循环上也付诸实践。广西菲赛迪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启平向记者介绍,菲赛迪精菲种养基地采取“猪-沼-果”种养循环模式,在山上平地养殖,山下种植沃柑,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。
 

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,广西拥有畜禽规模养殖场9263个,通过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比例达93.98%,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配套率达99.78%,综合利用总量达1.77亿吨。生态养殖在广西生根发芽,离不开环保整治的推手,而广西猪业也因此踏上更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
 

本文作者:刘鑫

指导:彭进、吴昊晖

本期编辑:曾慧玲

 

变局,广西,环保,养殖,养殖场,整治,猪场,污染,万头,玉林